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

父子同行

  儿女情长,我是难免的,陪着儿子玩耍一整天,我都不觉得疲倦,为此,放下其他的抱负,也是值得的;因为他是从不疲倦的,手指所到之处,都需要大人给予恰当的命名,如果中途开小差,就很可能不了解他的含义,譬如走过朝阳路的斑马线,他突然朝我左肩方面一指,我初次以为他是在惊叹一张广告牌或节日里高悬的红灯笼,但顺着他的目光游移,才知道他看见了一群白鸽在高空中成扇形翱翔。父子已经有了不少默契,走到哪里,我常能猜测他会有何反应,我们每天穿越频频重复一个名称的周边环境,孩子开始掌握每一个叫法,以及音调、大人吐字时的情绪,使得那浩瀚无边的脑海不得不缩小为大人们所理解的狭窄天地。如果他生活在太平洋另一侧的一个小镇上,就可能开始学习美人俚语了。我希望他有更得体的语言,去描述空中盘旋的鸟雀,去勾勒复杂的人际关系。昨晚,他嚷着要登上卧室窗边的条桌;这儿有百看不厌的风景区。把他抱上去,坐在软垫上,然后只顾去拉开旁边的窗帘,只有一秒钟的分神,他就坠落在地,小脸蛋虽完好无损,但自责延续的时间是他哭声停止所需时长的两倍。他太弱小,稍不注意,就造成皮肉之苦。这两天都有反胃、呕吐,算是老人所谓的“周末紊乱症”:一到周末,他平时的饮食习惯就被值日的父母打乱了,而且撒娇得有些过分。我也不免倒推两日来给他吃过怎样的零食:山楂片、一小瓶牛奶(未经热水烫热)和一个蛋黄派。问题出在这里吗?也许,是我的手指没洗干净,沾染了细菌?没有一套完美的经验,也不打算坐下来学习科学育儿的秘诀,只是朦朦胧胧地把他带大。而且,每天有几个小要求得不到满足,大人总有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,并且,适当地说“不”被认为是教育的必要环节;然而,今天去加贝超市,在入口附近的塑料网所构筑的儿童世界,我又一次把他直冲而去的路线给改变了,并在耳旁细语,“下次等妈妈来,一起去玩”。他会有挫折感吗?他会记得这个许诺吗?